固本乡志 1322-2007
2010 年
464 页
作者:
锦屏县固本乡志编纂委员会编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章 建置沿革和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9
第二章 地理 53
第一节 地质地貌 53
第二节 气候 54
第三节 水文 59
第四节 自然灾害 62
第五节 土壤植被 65
第六节 生物矿产资源 68
第七节 青山界风光 70
第三章 行政村 72
第一节 固本片区 72
第二节 新民片区 78
第四章 人口 81
第一节 人口变动 81
第二节 人口结构 83
第三节 人口分布 88
第四节 人口节制 92
第五章 民族 102
第一节 苗族 102
第二节 侗族 106
第三节 汉族 107
第四节 迁徙 108
第五节 家庭组织 109
第六节 社会组织 110
第七节 语言 112
第六章 民间习俗 113
第一节 居住 113
第二节 饮食 116
第三节 服饰 118
第四节 婚丧习俗 119
第五节 民间信仰 128
第六节 传统节日 133
第七节 民间工艺 137
第七章 党群组织 13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固本乡党组织 139
第二节 中共固本乡委员会 140
第三节 一九九二年后的中共固本乡委员会 142
第四节 中共民主乡党支部 144
第五节 中共新民乡委员会 144
第六节 群团组织 146
第八章 人民代表大会 152
第一节 1992年前的乡人民代表大会 152
第二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53
第三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153
第四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54
第五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选举 155
第六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事务工作 155
第七节 1992年后历届乡人民代表大会 158
第九章 行政组织 162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基层行政组织 162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基层行政组织 163
第三节 固本乡人民政府 165
第四节 民主乡人民政府 168
第五节 新民乡人民政府 169
第六节 村级组织 172
第十章 农业科技 18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89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度 191
第三节 农田水利建设 199
第四节 种植业 200
第五节 养殖业 213
第六节 畜牧兽医 218
第七节 沼气建设 219
第八节 惠农补贴 221
第九节 乡镇企业 221
第十一章 扶贫开发 224
第一节 贫困状况 224
第二节 扶贫项目 225
第三节 青山界开发 228
第十二章 移民搬迁 234
第一节 三板溪水电站移民搬迁 234
第二节 异地移民搬迁 242
第十三章 林业 244
第一节 森林资源 244
第二节 造林抚育 251
第三节 林场 258
第四节 林业管理 270
第五节 山林权属调处 274
第六节 森林资源利用 279
第七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84
第十四章 财政 金融 经贸 287
第一节 财政 287
第二节 税务 296
第三节 金融 302
第四节 工商管理 304
第五节 供销合作社个体商业 305
第六节 非公有制经济 306
第十五章 军事 治安 消防 310
第一节 军事 310
第二节 红军长征过固本 310
第三节 兵役 311
第四节 民兵 313
第五节 防空备战 317
第六节 治安管理 317
第七节 消防 320
第十六章 民政 322
第一节 乡民政组织 322
第二节 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322
第三节 社会救济 323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35
第五节 优抚安置 338
第六节 婚姻登记 339
第七节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40
第八节 街道名 342
第九节 勘界 342
第十七章 教育 344
第一节 基础教育 344
第二节 中学教育 368
第三节 成人教育 371
第四节 党员干部教育 374
第五节 教师 374
第六节 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 378
第七节 教育辅导站 379
第十八章 卫生 381
第一节 乡卫生院 381
第二节 村卫生室 382
第三节 疾病预防 382
第四节 妇幼保健 388
第五节 民间医药 391
第六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92
第十九章 文化 体育 科技 394
第一节 民间文艺 394
第二节 电影电视录像 404
第三节 体育 405
第四节 科技 406
第二十章 乡村建设 407
第一节 乡驻地建设 407
第二节 村寨建设 407
第三节 交通建设 408
第四节 电力建设 410
第五节 通讯建设 411
第二十一章 人物 412
第一节 人物传 412
第二节 人物简介 421
第三节 人物表 430
第四节 历届考取大专、本科院校人员名录 439
附录 443
编后记 463